当前位置: 首页--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9周年--头条

南水北调工程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助力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9周年成效显著

2023-12-12 14:09

  本站讯 2023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9周年,累计调水超670亿立方米(含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为1.76亿人提供了水安全保障,支撑了受水区40多座大中城市超13万亿GDP增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崛起、乡村振兴、雄安新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为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据统计,东线受水区城市的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从80%提高到97%以上,中线受水区城市的生活供水保证率由75%提高到95%以上,工业供水保证率达90%以上。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推动沿线城市构建新发展格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布局更加合理,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京津冀协同发展之源。水安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一环,通水9年来,中线一期工程共向京津冀调水378亿立方米,其中调入北京93亿立方米,除近7成用于生产生活外,其余存补于水源地,密云水库最大蓄水量达35.79亿立方米,显著提高了首都水资源战略安全的韧性。北京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自来水硬度由以前的380毫克每升下降为120-130毫克每升。 

  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天津市供水92亿立方米,南水覆盖天津市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等14个行政区,支撑天津市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转型。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将供水范围扩展到河北、天津,保障了津冀地区春灌储备水源。 

  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石家庄供水89亿立方米,其中向滹沱河生态补水15亿立方米,为石家庄市实施“拥河发展”战略,引导城市新兴功能向滹沱河沿线聚集,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现代食品和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提供了支撑。 

  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雄安新区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超1.2亿立方米。雄安新区正在建设雄安干渠工程,将进一步完善雄安新区多水源保障供水体系。 

  支撑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线一期工程累计为河南省供水208亿立方米,支撑河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平顶山市摆脱了缺水的发展制约,新兴产业向高新技术开发区集中,平高集团海外业务不断升级。郑州市是全国交通枢纽,目前中欧班列集货范围覆盖全国四分之三区域,境外网络遍布40个国家140多个城市,郑州机场年货邮保障能力跃升至110万吨,以郑州为中心的卢森堡货航航线延伸至全球200多个城市。 

  为进一步提高汉江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继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引江济汉工程后,2022年7月7日开工建设了引江补汉工程。目前,引江补汉工程土建施工及金结机电安装项目合同已经签署,即将进入全线全面开工建设新阶段。工程建成后,将提高汉江中下游水资源保障能力,同步增加中线工程北调水量,进一步促进湖北和中线沿线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东线一期工程构建起长江、淮河、黄河、当地水优化配置和联合调度的骨干水网,提升了苏、皖两省水安全保障能力,改善了山东省水资源配置格局。京杭大运河济宁以北到梁山段航运迎来新生,一条2000吨的集装箱船从济宁市梁山港出发可直达杭州,京杭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达877公里,成为国内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东线工程已成为支撑山东胶东地区烟台、威海、青岛和潍坊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胶东半岛2014至2018年连续干旱,东线一期工程4次抗旱应急调水,保证烟台、威海、青岛和潍坊4市的供水安全。近年来,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累计泄洪、分洪近6亿立方米。 

  助力乡村振兴。农村供水工程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2021年底,濮阳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供水模式。目前,河南省64个乡镇群众喝上了南水,河北省受水区1300多万农村人口喝上了优质南水,天津市286.8万农村居民喝上了南水。特别是河北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辙底告别长期饮用苦咸水、高氟水的历史,极大提升当地群众幸福感。 

  34.5万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后,河南、湖北两省出台帮扶政策,倾斜发展资金,通过美好移民村建设和“五星党支部”创建,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加快移民产业发展,促进移民增收致富。 

  “移民新村就是一道风景,村集体经济兜底,在家门口就业。”目前,蔬菜大棚、稀有菌种植、果树、冷库等产业项目形成规模,南水北调移民新村集体经济产业不断壮大,移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北京和天津与湖北、河南、陕西三省对口协作,水源地分批实施生态环保项目,优化库区生态环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民生得到逐步改善,旅游产业迎来大发展。 

  东线一期工程为济南市生态补泉行动创造了条件,趵突泉实现持续喷涌。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累计向京杭大运河补水3.34亿立方米,助力京杭大运河连续两年实现全线水流贯通。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沿线50多条河流补水超95亿立方米,白洋淀、滹沱河等一大批河湖重现生机。 

  滹沱河已成为石家庄市的后花园,“夜游正定古城”融入市民日常。焦作市天河公园内的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每天开放。许昌市“泛舟河上、环游许昌”成为新时尚。白洋淀水质实现了从劣V类到Ⅲ类的跨越性突破。今年端午假期,南水北调沿线河流上演了多场龙舟比赛,传统的节庆方式日益复苏。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19年2月,《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印发,大运河城市群重现绝美风光,大运河的灵魂活力持续增强。 

  北京东方化工厂如今变身大运河畔的绿心公园。沧州市大力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聊城市探索“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发展新路径。淮安市实施大运河“百里画廊”战略引领工程。徐州市推进窑湾古镇展现时代新貌。扬州市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作为运河新的文化载体已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文化地标。 

  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焦作、新乡、濮阳、聊城、德州、济南、泰安、青岛等过去以黄河为水源的大中城市,因为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多了双水源保障,逐步破解水资源要素对生产能力的束缚,为城市群发展提供坚强水资源保障。 

  济南市正在孕育一座“未来之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后,成为继雄安新区起步区之后的全国第二个起步区。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沿黄西北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工程建成后,将完善南水北调“四横三纵”工程体系,促进我国人口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利用格局优化调整。目前,南水北调集团正在加快推进西线工程规划编制和先期工程可研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离不开水资源的有力支撑。南水北调集团将立足“调水供水行业龙头企业、国家水网建设领军企业、水安全保障骨干企业”战略定位,深入实施“通脉、联网、强链”总体战略,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作者: 许安强 责编: 李霞